Nginx 日志主要有两种:access_log(访问日志) 和 error_log(错误日志)。
access_log 访问日志
access_log 主要记录客户端访问 Nginx 的每一个请求,格式可以自定义。通过 access_log 你可以得到用户地域来源、跳转来源、使用终端、某个 URL 访问量等相关信息。
log_format 指令用于定义日志的格式,语法: log_format name string; 其中 name 表示格式名称,string 表示定义的格式字符串。log_format 有一个默认的无需设置的组合日志格式。
默认的无需设置的组合日志格式
log_format combined '$remote_addr - $remote_user [$time_local] ' ' "$request" $status $body_bytes_sent ' ' "$http_referer" "$http_user_agent" ';
access_log 指令用来指定访问日志文件的存放路径(包含日志文件名)、格式和缓存大小,语法:access_log path [format_name [buffer=size | off]]; 其中 path 表示访问日志存放路径,format_name 表示访问日志格式名称,buffer 表示缓存大小,off 表示关闭访问日志。
log_format 使用示例:在 access.log 中记录客户端 IP 地址、请求状态和请求时间
log_format myformat '$remote_addr $status $time_local'; access_log logs/access.log myformat;
需要注意的是:log_format 配置必须放在 http 内,否则会出现警告。Nginx 进程设置的用户和组必须对日志路径有创建文件的权限,否则,会报错。
定义日志使用的字段及其作用:
字段 | 作用 |
---|---|
$remote_addr与$http_x_forwarded_for | 记录客户端IP地址 |
$remote_user | 记录客户端用户名称 |
$request | 记录请求的URI和HTTP协议 |
$status | 记录请求状态 |
$body_bytes_sent | 发送给客户端的字节数,不包括响应头的大小 |
$bytes_sent | 发送给客户端的总字节数 |
$connection | 连接的序列号 |
$connection_requests | 当前通过一个连接获得的请求数量 |
$msec | 日志写入时间。单位为秒,精度是毫秒 |
$pipe | 如果请求是通过HTTP流水线(pipelined)发送,pipe值为“p”,否则为“.” |
$http_referer | 记录从哪个页面链接访问过来的 |
$http_user_agent | 记录客户端浏览器相关信息 |
$request_length | 请求的长度(包括请求行,请求头和请求正文) |
$request_time | 请求处理时间,单位为秒,精度毫秒 |
$time_iso8601 | ISO8601标准格式下的本地时间 |
$time_local | 记录访问时间与时区 |
error_log 错误日志
error_log 主要记录客户端访问 Nginx 出错时的日志,格式不支持自定义。通过查看错误日志,你可以得到系统某个服务或 server 的性能瓶颈等。因此,将日志利用好,你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
error_log 指令用来指定错误日志,语法: error_log path [level]; 其中 path 表示错误日志存放路径,level 表示错误日志等级,日志等级包括 debug、info、notice、warn、error、crit、alert、emerg,从左至右,日志详细程度逐级递减,即 debug 最详细,emerg 最少,默认为 error。
注意:error_log off 并不能关闭错误日志记录,此时日志信息会被写入到文件名为 off 的文件当中。如果要关闭错误日志记录,可以使用如下配置:
Linux 系统把存储位置设置为空设备
error_log /dev/null; http { # ... }
Windows 系统把存储位置设置为空设备
error_log nul; http { # ... }
另外 Linux 系统可以使用 tail 命令方便的查阅正在改变的文件,tail -f filename
会把 filename 里最尾部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, 并且不断刷新, 使你看到最新的文件内容。Windows 系统没有这个命令,你可以在网上找到动态查看文件的工具。